您當前的位置 : 中國張掖網(wǎng) >> 印象 >> 文旅 張掖山丹:漢明長城 古絲路的見證 來源:張掖市融媒體中心 0 人參與互動 2023年09月15日 11:01
長城是人類建筑史上的奇跡,中華民族精神魂魄的象征。1987年長城被聯(lián)合國教科文組織整體列入世界遺產(chǎn)名錄。2006年6月25日被列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。
山丹境內(nèi)漢長城始建于西漢元鼎六年(前111年),全長94公里(現(xiàn)存完整的有93公里),呈東西走向,主體以壕溝代替墻垣,全線由壕溝、自然河和烽燧構(gòu)成;明長城為明嘉靖后期始建,隆慶六年(1572年)竣工,沿漢長城壕溝修筑,明長城271公里(現(xiàn)存完整的有181公里),由黃土夯筑的墻、墩、列障構(gòu)成,沿途有墩、臺、關(guān)、堡等防御設(shè)施80多座。蜿蜒并行的漢、明長城,不同歷史年代修筑而又同向并行,至今留存較為完整的土筑長城段,在國內(nèi)絕無僅有,因此被專家譽為“露天長城博物館”。
境內(nèi)明長城(自西向東,由西屯長城八號敵臺遺址開始,到羊虎口長城一號敵臺遺址共81處長城遺址)作為目前國內(nèi)保存最完整的古長城之一,是萬里長城的重要組成部分, 2006年6月,被國務(wù)院批準列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,山丹縣被確定為長城保護試點縣。萬里長城工程浩大,氣勢磅礴。它是中華民族威武不屈,堅韌不拔精神的象征。從春秋戰(zhàn)國到明朝末年,2000多年來,無數(shù)哀魂用心血和汗水鑄就了他不朽的風采;從漢唐到明清,無數(shù)英烈用生命和鮮血捍衛(wèi)了他偉岸的雄風。它是華夏兒女用軍魂、民魂,民族之魂打造的千古豐碑。走近山丹漢明長城,讓人感到一股撲面而來的歷史滄桑與厚重。斷壁殘垣之間,蘊含著烽火硝煙、金戈鐵馬,民族興衰、朝代更迭;殘缺之中,折射出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的精神魂魄。
您若有興洞察長河落日、感懷邊關(guān)冷月,可到峽口古城去尋覓古驛站、古兵營的歷史遺跡與傳說,去新河驛領(lǐng)略明長城的偉岸執(zhí)著;觸摸露天長城博物館的脾氣與性格。
峽口古城峽口古城是絲綢之路上的重要驛站、古時中原通往西域的交通要道,更是漢明長城的重要城障。始建于明萬歷二年(公元1574年),總面積19萬平方米,城垣黃土夯筑,外用磚包,輔以石條為基,為磚石土木結(jié)構(gòu)。古城設(shè)東西兩門,軸線貫通,城門洞全以磚砌,輔以生鐵灌縫,固若金湯,素稱“生鐵城”?,F(xiàn)已納入縣級文物保護單位。今城內(nèi)尚存過街樓,西城門和一部分殘缺的城垣。
古城地處龍首焉支兩山對峙的峽谷中,史稱“甘涼咽喉”“河西鎖月”。自漢代起,歷代王朝,在此屯兵設(shè)防,軍事地位十分險要。
鎖控金川
明嘉靖三十一年(公元1553年)刑部郎中陳裴奉敕巡察河西兵防,途經(jīng)石峽谷關(guān)隘,見此地勢險峻,鬼斧神工,扼甘涼咽喉,有車不并駕、馬不雙轡之勢,一夫當關(guān),萬夫莫開之險,遂奮筆疾書“鎖控金川”四個大字,鐫刻于石峽峭壁,至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,字跡清晰可辨。
金山子烽火臺
位于峽口西北方向五公里處,一座叫金山子的山頂上,高約十米,由黃土夯筑而成。站在其上,方圓百里盡收眼底。為古代御敵、觀望、燃煙、通訊之用。從烽燧中發(fā)現(xiàn)的漢陶殘片推斷,為漢代烽燧。
攢莊遺址
攢莊,是一個位于新河驛長城南側(cè)的正方形土堡。邊長70米,總面積4900平方米,墻體上寬3米,下寬5米,黃土夯筑。相傳在這里修筑長城時,士卒民夫皆食用炒面。由于河西走廊四季風大,干炒面被風吹散而無法食用,勞工就用黃土攢了這樣一個墻圈,人們在里面一邊躲避風沙,一邊吃炒面、歇息。后來就把這個墻圈叫攢莊,意思是用土攢起來的莊子。
戰(zhàn)國巖畫
在老軍鄉(xiāng)峽口村羊鹿溝、四韃子溝一帶的石峽巨壁上用刀、鑿等鐵器刻畫的羊、鹿、馬、蛇等各種動物圖案,保存完整,栩栩如生,巖畫面積約有40多平方米。據(jù)考證,與賀蘭山巖畫、阿右旗巖畫同屬一脈,是戰(zhàn)國時代生活在山丹境內(nèi)的少數(shù)民族放牧時所刻。距今已有2600多年的歷史。
太極石刻書林
位于峽口古城西門外,石刻書林建于2007年,是將書法石刻藝術(shù)與中國傳統(tǒng)易學有機結(jié)合的一處人文景觀,書林共分九層,有皇極、先天八卦、洛河、河圖、八門九星、六十四卦組成,共用628塊石頭,匯集了包括中國書法家協(xié)會主席張海、沈鵬等當代眾多名家書法,集中反映了古老的長城文化及邊塞人文地貌,這是目前國內(nèi)最大的原生態(tài)書法石刻書林。
新河長城驛
位于山丹縣城18公里處,為保存最完整的黃土夯筑明長城,連霍高速從長城豁口穿越,與古長城交集。歷史與現(xiàn)實在這里交匯。東來西去的游客在這里駐足,感受烽火銷煙的歷史悲壯,觸摸邊關(guān)冷月的歷史滄桑!
山丹漢明長城博物館
位于新河驛漢明長城和連霍公路交叉口的長城景區(qū)。山丹縣于1993年在此處新建了一座古樸別致的長城文物陳列館,1998年進行了改造擴建,占地面積4600平方米,建筑面積1000平方米。
長城人文故事
邊關(guān)冷月,歲月長河,山丹漢明長城歷史文化積淀深厚。這里有反映甘涼咽喉險要地理位置的“鎖控金川”和“天現(xiàn)鹿羊”摩崖石刻等古代遺跡;有“石燕高飛”“石峽封云” “日勒翻影”“狄青的傳說”等歷史傳說;有歷代文人墨客吟詠長城的詩詞歌賦;并由央視著名節(jié)目主持人敬一丹主播的專題片《山丹峽口看長城》,從這里走向中央電視臺和香港鳳凰衛(wèi)視臺,遠播海內(nèi)外。在峽口既可以領(lǐng)略明清古風,重溫漢唐文化,又可感受長河落日圓、大漠孤煙直的西部風情。(周春林秦莉)